京ICP备2023000331号-28 投诉举报:315 541 185@qq.com
6月5日,自治区公安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年以来全区公安机关打击污染环境犯罪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近年来,自治区公安机关以公安部“昆仑”专项行动为牵引,在保护中深化打击,在打击中促进保护,2022年以来,全区共破获污染环境刑事案件4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3名,涉案价值8455万元,有力捍卫了我国北方“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
【资料图】
2022年以来,全区各级公安机关以“昆仑”专项行动为牵引,充分发挥打击违法犯罪主力军作用,始终对污染环境违法犯罪保持高压严打态势,率先开展了“保卫黄河专项行动”,投入1400万元在黄河沿线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1032个,实现了“智慧黄河管控”全覆盖,并于2022年成功举办全国首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警务合作论坛,建立了沿黄九省区公安机关生态保护警务协作机制,首次开展黄河流域夏季警用直升机空中巡查。
同时,为完善配套制度,构建执法联动协作格局,自治区公安机关会同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人民检察院、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制发了《强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意见》,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线索移交机制、协作办案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和办案人才库,并多次与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人民检察院开展联合行动,重点打击查处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和重点排污单位干扰破坏自动监测设施、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等污染环境违法犯罪以及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2022年以来,全区公安机关与有关行政部门开展联合执法774次,出动警力2734人次,查处适用行政拘留的违法案件52起,行政拘留59人。
据介绍,目前,我区多发的污染环境犯罪是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以及篡改、伪造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和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排放污染物的违法犯罪行为。2023年,全区公安机关将重点对以上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打击查处,并协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大力推进呼包鄂、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集中整治工业污染物入河排放和流域内尾矿库污染,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污染耕地农田犯罪行为,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此外,发布会还通报了4起危害污染环境犯罪典型案例。
案例一:
兴安盟谭某某等人污染环境案
2020年,兴安盟突泉县公安机关侦破一起非法拆解、冶炼废旧铅酸蓄电池污染环境案。涉案电池600余吨,案件涉及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安徽等10个省市35个县区,公安部、自治区公安厅等逐级指定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公安局管辖此案件,专案组历时2年,立案22起,打击铅锭窝点31处、非法冶炼销售废旧电池窝点18处,抓获涉案嫌疑人131人。目前,已判决57人,共扣押危险物质5000余吨、涉案工具数台,涉案金额高达2亿元。
案例二:
乌海市王某某污染环境案
2021年10月,乌海市公安机关根据生态环境部门通报线索,侦破一起污染环境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名。经查,2021年8月以来,乌海市某能源实业有限公司犯罪嫌疑人王某某采取拔掉采样管或堵住滤网阻止污染物进入采样管等方式,干扰在线自动监测设备并向外环境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该案是2021年公安部督办的两起大气污染案件之一。2022年4月22日,犯罪嫌疑人王某某被乌海市海南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三万元。
案例三:
赤峰市宁城县杨某等人污染环境案
2022年3月,赤峰市宁城县公安局侦破系列污染环境案,查明非法处置金属废料3000余吨,涉案价值3500余万元。经查,2020年以来,犯罪嫌疑人杨某等人在没有任何资质的情况下,分别在宁城县设立5个非法冶炼窝点。从河北、天津等地的垃圾分类场、废品收购站等单位收购废铝线、废铝型材等金属废料,以土法熔炼制铝锭,后销售至河北辛集、山东聊城、河南等地。冶炼过程中产生的500余吨废铝灰渣(危险废物)被非法倾倒。该案被最高检和公安部列为联合挂牌督办案件。2022年11月17日至2023年4月19日,杨某等11人被分别判处拘役三个月至有期徒刑三年不等刑期,追缴违法所得35万元,没收扣押铝锭、铝粉100余吨,涉及赔偿生态环境治理费用共214.6万元。
案例四:
乌兰察布市“6·09”污染环境案
2022年7月,乌兰察布市公安机关根据生态环境部门移送案件,侦破一起污染环境案,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经查,2021年4月以来,犯罪嫌疑人何某某居中联系,将某药业公司等多家产废企业的5000余吨生产废液非法转运、倾倒。经鉴定,涉案生产废液中总铅、总砷、总镍等超标10倍以上,总铜超标200倍以上,总锌超标2000倍以上,上述工业废液属于腐蚀性危险废物。该案后续衍生出多起污染环境案件,全案已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已移送起诉12人,剩余2人将于近期移送起诉。(赵芳)